猜一猜:先让AI评价电影,再让AI分析它的回答有哪些漏洞,以其矛攻其盾,AI是否会打自己的脸?
这是一个有趣的实验,或许,我们能藉此深化自己的认知,在另外一个维度上审视本文标题中的“价值观”。
# AI的评价我把AI的啰啰嗦嗦做了文字调正和简化。估计你看完之后会暗暗点头,AI分析有道理,够全面。
历史简化:聚焦于撤退行动本身,淡化了政治背景,如战略分歧、德国停止攻击、法军牺牲等。
细节真实:使用真实战机、复刻民用船只,细节考究。
多线叙事:将实际9天浓缩为陆地士兵等待救援一周、海上民船航行一天、空中战机缠斗一小时,在结尾交汇,营造身临其境的紧张感。非线性叙事,虽牺牲史实细节,但增强了戏剧张力。
台词精简:全片对话极少,依赖环境音效(如战机轰鸣、海浪声)和配乐(营造焦虑感)推动情绪。
去英雄化:未塑造传统战争片的个人英雄,突出集体求生意志。大量士兵无名无姓无台词,象征战争中的个体渺小,与丘吉尔演讲的“胜利修辞”形成对照。马克·里朗斯饰演的民船船长是虚构人物,强化“军民协作”主题。
展开剩余83%英国视角:边缘化法军贡献,仅作为背景存在,延续了英国官方叙事的选择性记忆。未呈现印度、非洲等殖民地士兵在撤退中的角色,掩盖了帝国战争的复杂性。
“奇迹”叙事:浪漫化平民救援,被塑造为英国精神的象征。德军威胁始终以声音(引擎声、机枪扫射)和阴影形式存在,避免直接展现其战术决策(如暂停进攻令),以强化了英国“奇迹”。
法国媒体批评影片洗白英国,历史学家指出其淡化法军牺牲,部分人认为回避了殖民主义。借现代演绎的“敦刻尔克精神”强化英国例外论。
影片侧重表现生存而非战争反思,部分观众认为美化了军事失败。忽略了真实的大量船只沉没(约243艘)和平民伤亡(如蒙哥马利号沉没致400余人丧生)。
《敦刻尔克》是一部技术精湛但意识形态立场鲜明的战争片。其价值在于创新的叙事结构和视听语言,激发了公众对二战事件的兴趣,但也延续了特定的民族主义叙事。
观众需在欣赏其艺术的同时,警惕其对历史复杂性的简化与选择性呈现,避免将电影叙事等同于历史事实。
# 以其矛攻其盾将上述内容喂给AI,然后让它分析是否有漏洞。同样,你看完之后也会暗暗点头,AI分析有道理,我没想到的,它都想到了。
将“历史简化”直接等同于"民族主义叙事",忽视了"国家视角",是对多元历史叙事的消解。
指责"掩盖帝国战争复杂性",却未对法国自己的殖民角色同步批判,是单向度的叙事。
将"生存叙事"等同于"美化失败",其预设是“以批判本国军队为前提",是非黑即白的道德判断,忽视了个体生存意志、人性价值。
把"军民协作"挂钩"英国例外论",未意识到这种叙事实际上是对传统英雄史观的解构,陷入了决定论的误区。
批评"简化历史",却对法国媒体的民族主义不加质疑地引用,是双重标准、实用主义。
# 文字游戏AI玩的是文字游戏。上述两部分基本完整地呈现了人们对《敦刻尔克》的各种看法。
评价时,它综合网上主流观点,面面俱到。
找茬时,它按预设的逻辑,分析字里行间缺漏的部分。
所以,AI对自己的回答,一定可以折回头打自己的脸,当然,它不会脸红。
回到本文标题“价值观不歪、制作精良、被抵制”,你觉得AI的两次回答,问题在哪儿?
显而易见,人与AI最大的不同,是任何人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,非黑即白,带有强烈的情感偏向,可以不符合逻辑,甚至有漏洞。依我看来,《敦刻尔克》确实不失为一部好的艺术作品,但该片的价值观相当丑陋。
电影从头到尾都在歌颂战争,其核心是丘吉尔的一句名言。
1925 年,丘吉尔写道:“人类的历史就是战争。”
这句话既不真实、也大错特错,而且是灾难性的错误。
人类真正的历史是社会合作和劳动分工的扩展。人类能走到今天的根源是和平,而非战争。对这部影片以及丘吉尔来说,没有战争将毫无意义,和平是平淡的,陈词滥调,一点儿都不精彩。
任何一部战争片,如果没有反战的价值观,势必会粉饰、整容、乃至胡说八道,强化战争的正当性。
《敦刻尔克》的细节真实,表面看是为了艺术的可信度,而其实质是让观者忘记那些被简化的历史。影片所谓的“去英雄化”真正的目的是突出丘吉尔的“大英雄”。
边缘化法军的贡献、缺失印度非洲等殖民地士兵,会导致观众误以为撤退完全依赖英国政府的组织。
忽略救援的伤亡,会让观众误以为平民没有重大损失,从而将一场可耻的军事失败重构为“精神胜利”。
淡化德军威胁,完全抹去希特勒下令停止攻击而有意放联军一条生路,就能把屎盆子全部扣在敌人身上。
于是,“军民协作”神话就能掩盖帝国统治的压迫,能够掩盖二战初期“狗咬狗”的本质。
《敦刻尔克》最卑鄙之处,是以“反法西斯”话语来掩盖英法殖民帝国的历史罪责。
影片通过选择性的呈现、叙事框架的重构、用“奇迹”来神话战争的丑陋,以服务于特定的政治叙事。
制作精良的沉浸式视听语言和极简风格,使观众在感官震撼中不知不觉简化历史,悄悄被洗脑。
表面看,《敦刻尔克》“去政治化”,而实质却通过艺术来巩固既有权力结构对历史的定义权、解释权,评判权。
“战争是流血的政治”——毛泽东《论持久战》
“战争是政治的延续。”——克劳塞维茨《战争论》。
综述,《敦刻尔克》并非战争片,而是一部彻头彻尾的“政治片”,它的价值观是歪的!
——END——
【关键词】敦刻尔克、价值观、制作精良、被抵制、历史简化、民族主义、反战、去英雄化、军民协作、军事失败、殖民帝国、历史罪责、政治片、艺术洗脑、叙事重构
发布于:云南省